甘肃庆阳西峰区:党建强链 富民增收
甘肃庆阳西峰区:党建强链 富民增收
甘肃庆阳西峰区:党建强链 富民增收仲夏时节,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(xīfēngqū)食用菌产业园(chǎnyèyuán)香菇种植基地,一排排大棚在阳光下整齐排列。走进棚内,一簇簇香菇破棒而出,清香扑鼻,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、装筐,田间地头(dìtóu)一派繁忙景象。
李军是这片产业园的“领头雁”。2023年,他返乡创业(chuàngyè),筹资兴建香菇大棚(dàpéng),投身食用菌产业。“我是党员,也当过兵,家乡需要人,我得回来干点事。”李军说,目前他已建成18座大棚,前期(qiánqī)装棒9个棚,首茬香菇喜获丰收,三个棚产值超两万元,带动10余名村民(cūnmín)实现家门口就业(jiùyè)。
工人正在采摘香菇(xiānggū)(耿洋洋 摄)
李军的创业实践,是司官寨村(cūn)党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的缩影(suōyǐng)。近年来,西峰区后(hòu)官寨镇司官寨村党总支坚持“把党组织建(jiàn)在产业链上,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,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”的发展思路,筹资(chóuzī)1700万元,组织村“两委”干部赴山东、河南等地考察,采取单户(dānhù)分散建、大户连片建、园区示范建三种建设模式,建成(jiànchéng)西峰区食用菌产业园,带动群众通过土地流转、就地务工、建棚生产等方式直接参与产业发展。当前园区已建成食用菌大棚560座,形成以(yǐ)园区为核心、辐射周边多个村的产业联动格局。
“我们有(yǒu)信心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。”司官寨村党总支书记高虎介绍,园区依托群众入股,已建成(jiànchéng)菌种研发中心、菌棒加工厂、生物质颗粒燃料厂,初步(chūbù)构建起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,推动香菇产业从“种得好”向“卖得远、链条长”转型升级(shēngjí)。
目前,园区已投入菌棒200万袋,预计香菇产量达400万斤,产值约3600万元,村集体(jítǐ)(jítǐ)、群众收入(shōurù)同步增长。其中,仅劳务收入预计达350万元,带动群众增收500万元,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“双(shuāng)增收”。
工人正在采摘(cǎizhāi)辣椒(耿洋洋 摄)
一根(yīgēn)菌棒撬动一条(yītiáo)链,一垄辣椒富了一村人。在西峰区肖金镇胡同村现代蔬菜种植基地,螺丝椒、牛角椒长势喜人。村民刘耀锋边分拣辣椒边说:“我家5亩地流转(liúzhuǎn)出去了,每亩有(yǒu)500元收入,我还在基地打工,一年能挣两万元。”
2024年,为破解土地撂荒难题,胡同村“两委(liǎngwěi)”积极走访动员群众,探索“土地托管+统一(tǒngyī)种植”路径,按照“党支部(dǎngzhībù)+联合社+龙头企业+农户”模式,集中流转土地180亩,带领群众发展蔬菜(shūcài)产业,村集体经济增收11.9万元。
“今年,依托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,由西峰区(xīfēngqū)政府投资建设、胡同(hútòng)村经济联合社承建(chéngjiàn),建成钢架大棚100座,种植设施辣椒100棚、露天辣椒50亩,带动122户(hù)农户增收。”西峰区肖金镇(xiàojīnzhèn)胡同村党支部书记刘选虎介绍,预计到2025年,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30万元,带动群众(qúnzhòng)年增收超50万元,实现“土地活、人心齐、集体强、群众富”的多赢局面。
西峰区肖金镇胡同村辣椒种植(zhòngzhí)基地(盘小美 摄)
党建引领聚合力,产业发展(fāzhǎn)添动能。西峰区(xīfēngqū)始终坚持(jiānchí)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聚焦“强乡富村”,积极整合农业、生态、文化、旅游(lǚyóu)等资源,探索(tànsuǒ)“党建+产业”融合路径,推动实现“资源变(biàn)资产、党员变骨干、群众变股东”。显胜乡、什社乡依托“和美乡村”建设(jiànshè)项目,推动“农文旅”深度融合发展;彭原镇探索“种养菌”三元双向循环农业,成立多个功能型(gōngnéngxíng)产业党组织;董志镇、温泉镇依托帮扶单位与驻村工作队力量,建设特色蔬果基地,增强村集体“造血功能”;肖金镇打破村域界限,构建产业联合党组织,推动米王、李城、芮岭、胡同等村抱团(bàotuán)发展设施蔬菜。
截至目前,西峰区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8.92万元,同比增长9.3%;年(nián)收入超10万元的村从(cóng)2023年的62个增至(zēngzhì)74个,100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万元,村级“造血能力”持续增强,乡村振兴基础(jīchǔ)更加稳固。(耿洋洋)
更多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(xiànshàng)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(wénzhāng)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仲夏时节,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(xīfēngqū)食用菌产业园(chǎnyèyuán)香菇种植基地,一排排大棚在阳光下整齐排列。走进棚内,一簇簇香菇破棒而出,清香扑鼻,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、装筐,田间地头(dìtóu)一派繁忙景象。
李军是这片产业园的“领头雁”。2023年,他返乡创业(chuàngyè),筹资兴建香菇大棚(dàpéng),投身食用菌产业。“我是党员,也当过兵,家乡需要人,我得回来干点事。”李军说,目前他已建成18座大棚,前期(qiánqī)装棒9个棚,首茬香菇喜获丰收,三个棚产值超两万元,带动10余名村民(cūnmín)实现家门口就业(jiùyè)。
工人正在采摘香菇(xiānggū)(耿洋洋 摄)
李军的创业实践,是司官寨村(cūn)党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的缩影(suōyǐng)。近年来,西峰区后(hòu)官寨镇司官寨村党总支坚持“把党组织建(jiàn)在产业链上,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,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”的发展思路,筹资(chóuzī)1700万元,组织村“两委”干部赴山东、河南等地考察,采取单户(dānhù)分散建、大户连片建、园区示范建三种建设模式,建成(jiànchéng)西峰区食用菌产业园,带动群众通过土地流转、就地务工、建棚生产等方式直接参与产业发展。当前园区已建成食用菌大棚560座,形成以(yǐ)园区为核心、辐射周边多个村的产业联动格局。
“我们有(yǒu)信心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。”司官寨村党总支书记高虎介绍,园区依托群众入股,已建成(jiànchéng)菌种研发中心、菌棒加工厂、生物质颗粒燃料厂,初步(chūbù)构建起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,推动香菇产业从“种得好”向“卖得远、链条长”转型升级(shēngjí)。
目前,园区已投入菌棒200万袋,预计香菇产量达400万斤,产值约3600万元,村集体(jítǐ)(jítǐ)、群众收入(shōurù)同步增长。其中,仅劳务收入预计达350万元,带动群众增收500万元,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“双(shuāng)增收”。
工人正在采摘(cǎizhāi)辣椒(耿洋洋 摄)
一根(yīgēn)菌棒撬动一条(yītiáo)链,一垄辣椒富了一村人。在西峰区肖金镇胡同村现代蔬菜种植基地,螺丝椒、牛角椒长势喜人。村民刘耀锋边分拣辣椒边说:“我家5亩地流转(liúzhuǎn)出去了,每亩有(yǒu)500元收入,我还在基地打工,一年能挣两万元。”
2024年,为破解土地撂荒难题,胡同村“两委(liǎngwěi)”积极走访动员群众,探索“土地托管+统一(tǒngyī)种植”路径,按照“党支部(dǎngzhībù)+联合社+龙头企业+农户”模式,集中流转土地180亩,带领群众发展蔬菜(shūcài)产业,村集体经济增收11.9万元。
“今年,依托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,由西峰区(xīfēngqū)政府投资建设、胡同(hútòng)村经济联合社承建(chéngjiàn),建成钢架大棚100座,种植设施辣椒100棚、露天辣椒50亩,带动122户(hù)农户增收。”西峰区肖金镇(xiàojīnzhèn)胡同村党支部书记刘选虎介绍,预计到2025年,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30万元,带动群众(qúnzhòng)年增收超50万元,实现“土地活、人心齐、集体强、群众富”的多赢局面。
西峰区肖金镇胡同村辣椒种植(zhòngzhí)基地(盘小美 摄)
党建引领聚合力,产业发展(fāzhǎn)添动能。西峰区(xīfēngqū)始终坚持(jiānchí)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聚焦“强乡富村”,积极整合农业、生态、文化、旅游(lǚyóu)等资源,探索(tànsuǒ)“党建+产业”融合路径,推动实现“资源变(biàn)资产、党员变骨干、群众变股东”。显胜乡、什社乡依托“和美乡村”建设(jiànshè)项目,推动“农文旅”深度融合发展;彭原镇探索“种养菌”三元双向循环农业,成立多个功能型(gōngnéngxíng)产业党组织;董志镇、温泉镇依托帮扶单位与驻村工作队力量,建设特色蔬果基地,增强村集体“造血功能”;肖金镇打破村域界限,构建产业联合党组织,推动米王、李城、芮岭、胡同等村抱团(bàotuán)发展设施蔬菜。
截至目前,西峰区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8.92万元,同比增长9.3%;年(nián)收入超10万元的村从(cóng)2023年的62个增至(zēngzhì)74个,100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万元,村级“造血能力”持续增强,乡村振兴基础(jīchǔ)更加稳固。(耿洋洋)
更多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(xiànshàng)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(wénzhāng)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